多瑙河——文化的生命线
多瑙河流经奥地利境内的350千米,成就了欧洲最美的文化景观之一。她经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帕绍流入奥地利,穿过上奥地利州、下奥地利州和维也纳,而后流向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她所联系的,不仅是地域上的各联邦州和地区,还是一个个时代。在看似的对立与冲撞间,她成为一条纽带。
远观而后近赏:方识她的真貌。穿过河畔的树林,行至观景平台,惊鸿一瞥:吸气。深呼吸。拿出相机想记录下她的全貌!好似一位画家将全世界的美好镌刻成一幅画卷,这就是多瑙河。她自远方蜿蜒而出,荡漾出一条完美的逶迤曲线,绵延向远方,流动出一幅全景画卷。如果有导演想呈现这样的布景效果,一定只有通过电脑合成,真实的自然风光绝对不能如此完美。然而,多瑙河做得到。
“河的土地”
施罗格纳河湾(die Schlögener Schlinge)是多瑙河最著名的河湾,也是大自然演化的杰作,是风、水和上百万年时间的共同产物。那么,多瑙河究竟是哪般模样?多瑙河是长度位列欧洲第二的河流,全程2888千米。多瑙河也是世界最国际化的河流,从黑森林发源到黑海入海共流经十个国家。多瑙河还是世界唯一一条从入海口向源头计算长度的河流,同时是欧洲唯一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河流。最重要的一点,多瑙河是奥地利的生命线。尽管她全程2888千米中只有350千米流经这“河的土地”。
一提到奥地利,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山,多瑙河其实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更深。古罗马人就已经将其用作通航水道,早在那时,多瑙河就已经成为国家间货品流通和世界观念交流的通道。由于多瑙河为沿岸带来了温和的小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在河岸定居。她开山辟土,建立王朝,规划城市,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今天,来到上奥地利州的因河地区(Innviertel),经过克雷姆斯河谷(Kremstal)或者瓦豪河谷(Wachau),人们总会有一种感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将一切联系为一体:山地和平原,杏园和葡萄园,森林和田野,多瑙河穿行其中。来自于这条河流的虔诚与敬仰也很早就形成了和谐统一。人们修建修道院,恩格斯采尔修道院(Engelszell),威尔赫林修道院(Wilhering)和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Klosterneuburg)。这些修道院可能会带来这样的感觉,在多瑙河,距上帝只有咫尺之遥。
荡漾着四三拍的河流
艺术家们也受多瑙河启发而获得灵感,这难道令人惊讶吗?她被创作为画作与诗篇,更有着比多瑙河河弯还多的传说。早在19世纪初,就有画家带着画架来到瓦豪河谷(Wachau),比如奥地利著名画家埃米尔·雅克布·申德勒(Emil Jakob Schindler)和罗布特·鲁斯(Robert Russ)。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在多瑙河畔的图尔恩(Tulln)长大,艺术家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则出生在多瑙河南岸的珀希拉恩(Pöchlarn)。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和伊格纳兹·约瑟夫·普莱耶尔(Ignaz Joseph Pleyel)都为她沉醉,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为她谱写了一首四三拍的颂歌,是永远的最著名的华尔兹:《蓝色多瑙河》,这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片土地会伴着她的旋律开启每一个新年。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听过这首华尔兹,而当乐曲的第一拍响起,人们都能辨识出她。当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Stanley Kubricks)在《2001漫步宇宙》(2001 – Odyssee im Weltall)的电影配乐中使用《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时,这条美丽的蓝色河流甚至响彻宇宙。
这里连接着古今:这也成就了奥地利多瑙河地区的魅力。不出片刻,人们就能与久远历史长河中的当下交换信息。古罗马人的遗迹仍清晰可见,比如毛特恩(Mautern)的法维安古罗马人定居点(Siedlung Favianis),或是卡努图姆的古罗马城市遗址(Römerstadt Carnuntum)。在迪恩施泰因(Burg Dürnstein),只有山上的废墟城堡健在,但透过它却不难想象出很久以前在高耸的城墙下,十字军东征时的英国国王理查德(Richard Löwenherz)曾被囚禁在此。当人们走进梅尔克本笃会修道院(Stift Melk),会瞬间被这座可称为奥地利最美的巴洛克建筑征服,梅尔克修道院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然,人们也总会在此想到茜茜公主,她在与她的弗兰茨·约瑟夫大婚前,乘船前往林茨(Linz)的情景。此外,还有多瑙河书写世界历史的时刻:她联通了维也纳与布达佩斯这两座哈布斯堡王朝的重要城市。奥匈帝国也因此得名。
直至今日,多瑙河谷和多瑙河地区组成了奥地利的心脏。尽管流域总体只占奥地利国土面积的15%,然而全国800万人口中的近一半定居于此。首都维也纳及多瑙河流域地区也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引擎。
时移世易,风云变幻,多瑙河依旧是多瑙河,超凡脱俗,怡然自得。河流联通了时间,也轻而易举地架起了各领域间的桥梁: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与林茨奥地利电子艺术节(Linzer Ars-Electronica-Festival)的跃动之声;巴洛克教堂的恢弘与阿施滕Pameum面包博物馆(Paneum in Asten)的极简建筑;在兰茨克龙古堡的高帽餐厅(Haubenrestaurant)享用精致晚餐与在小馆子里品尝简单点心;电动山地自行车骑行线路与由多瑙河游船公司船长掌舵的浪漫游船旅程。
“水面如镜,漪漪波浪,小舟轻荡;山峦绵延,高耸天边。”维也纳诗人约翰·巴普提斯特·迈尔霍菲尔(Johann Baptist Mayrhofer)曾为他挚爱的河流写下诗篇,“冷杉重重,沙沙作响,温柔了心胸。”
多瑙河素来是人们的向往之地,这也和她的性情有关。她很少野性难驯也从不令人难以捉摸,大多数时候她的水流平缓稳定近乎虔诚,她好似能够给所有努力来到她岸边的人们带来平静。正是如此,人们源源不断聚往这条河流。19世纪中叶开始,就有维也纳人在周末租赁多瑙河上渔夫的小船,探索她的支流和周边。很快,避暑的游客、度假的游客都聚集在此,这景象延续至今。游客们在多瑙河畔自行车道上骑行(Donauradweg),徜徉在多瑙河畔的小径或是行径皇室御用的街道(Straße der Kaiser und Könige)。抑或无所事事,只是在此选择一个温泉放松身心。而河畔的沙滩也是一个好选择。
品尝一杯出产自瓦豪河谷葡萄园的葡萄酒,配上黑面包和奶酪,边欣赏河水流淌边体会时间流逝。当船只经过,河水涌动,波浪发出“重轻轻”的拍岸声。请闭上双眼静静倾听,多瑙河的四三拍圆舞曲仿佛已响起在耳畔。